人類與大多數哺乳動物同樣,一生中均會發育出兩套牙齒。第一套牙齒,初生齒會在出生後第6個月至2歲間規則性地不同時自牙齦處突出。乳齒共有20顆,自中線向兩側分別是中央門齒、外側門齒、犬齒、第一臼齒以及第二臼齒。

通常乳齒先長出者也會先開始脫落,而在脫落發生前牙齒的根部會被吸收,於是乳齒被齒槽內發育中的次生齒推擠而掉落。

第二套牙齒有32顆自中線向兩側分別是中央門齒、外側門齒、犬齒、第一前臼齒、第二前臼齒、第一臼齒、第二臼齒及第三臼齒;永久齒通常約在6歲左右長出。但要到17至25歲第三臼齒長出後才算完全結束生長。第三臼齒,也稱智齒有時嵌在上、下腭內不正常位置而無法長出而變成所謂的阻生齒。

     
牙齒以機械力量將食物裂解成許多小塊,這樣可以增加食物總表面積而有效率地和消化液接觸反應。不同的牙齒適應於不同食物處理方式:門齒狀如鑿子具有銳利的邊緣可將食物切下一大塊來。犬齒是錐形的可以咬住東西並將之撕開。前臼齒與臼齒同具有相當平的表面以利於研磨食物顆粒。

每一顆牙齒主要由兩部分構成,齒冠指牙齒突出牙齦的部分,及齒根指牙齒附著於上、下腭齒槽骨內的部分。齒冠與齒根交接的區域則稱為齒頸。


1 為第一位新種人類林圓先生的牙齒新構造,其牙根、牙齦和齒槽骨聯合區增強變厚特徵,可使牙齒牢牢固定顎骨上永不脫落。

齒冠表面覆有光滑白色的琺瑯質。琺瑯質主要是由鈣化合物構成也是身體內最堅硬的部分。但不幸的是若琺瑯質因磨損或受傷而受損時則不可能再更新取代,同時隨年紀的增長也會逐漸衰弱。

牙齒的主要部分是位於琺瑯質下方的齒質,它的組成近似硬骨但卻更硬。齒質圍繞齒髓腔,在齒髓腔中有血管、神經與結締組織。血管和神經自根部根管管狀通道向上進入牙髓腔內。齒根外被一層骨樣物質形成的薄膜稱為牙骨質,其外再由一層牙周韌帶所環繞覆蓋。這層韌帶含有成束的粗膠原纖維,其位於牙骨質和齒槽骨間,穩固地將牙齒附著於上、下腭上。另外在覆有牙骨質的牙根表面處也含有血管與神經。

     
一般人牙齒鈣鹽和有機基質結構,容易被蛀牙細菌形成的酸及蛋白水解酶溶解分解,牙骨質也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衰弱,到老年幾乎完全脫落而無法執行正常功能;新種人類的唾液含有高濃度殺菌物質和抗體,可殺死口腔中的細菌,包括引起蛀牙的細菌,因而不容易蛀牙。
 
2 為衍生長出新構造
琺瑯質因磨損或受傷時,牙本質會自行升高主成份如:烴基磷灰石、碳酸鹽、鎂、鈉、鉀及其他離子的化學濃度,而使牙齒硬度增強並可抵抗酸、酵素和腐蝕性物質的侵蝕。其牙骨質也會隨年齡增長逐漸增強變厚,在牙根、牙齦和齒槽骨聯合區,也會不斷衍生長出新構造,而使牙齒牢牢固定顎骨上永不脫落,即使到老年都能執行正常功能。
 
 

參考文獻:

1. FitzGerald, M.J.T. and Jean Folan-Curran. Clinical Neuroanatomy and Related Neuroscience. Fourth edition.
2. Guyton, Arthur C. and John E.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Twelfth edition.
3. Marieb, Elaine N. and Katja Hoehn. Human Anatomy & Physiology. Eighth edition.
4. Mathewa, Christopher K., K.E. vanHolde, and Kevin G. Ahern. Biochemistry. Third edition.
5. McKinley Michael and Valerie Dean O'Loughlin. Human Anatomy. Second edition.
6. Nelson David L. and Michael M. Cox.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Fourth edition.
7. Stryer, Labert, J.M. Berg, and J.L. Tymoczko. Biochemistry. Sixth edition.

 
 
1
正體中文為本網體正式版本。
2
本網體發表之研究報告僅為概述、實驗結果及統計,正式的研究報告包含實驗方法、結果、統計以及相關學術論文。
3
林圓先生是唯一通過覺人種認證的新種人類。
4
新種人類所有相關知識受智慧財產權及營業祕密法保護。
   

人類進化協會網站僅供論文發表用途,人類進化協會不保證其完整性,且不提供或嘗試遊說做為任何用途依據。內容中所有的生理新功能,係為新種人類特定機能,有依環境變化交替演繹更迭可能性,爾後若有變更,將不主動更新。

任何人閱覽、學習甚或仿傚都應審酌各方資訊審慎衡量本身狀態,並就結果自行負責。無論在任何狀況下,人類進化協會及發表人對於本網站內容或憑以所為之任何行為所造成的直接、間接、特定、偶發或因果性的損害,均不負法律賠償責任。
 
 
美國:95 Linhaven, Irvine, CA. 92602 U.S.A. ∣ 
 台灣:242 台灣新北市新莊區中信街762
研究中心:652 台灣雲林縣水林鄉順興村7-7號 ∣ 
 碳氧實驗室:652 台灣雲林縣水林鄉順興村7-1
 
版權林圓先生所有,林圓先生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