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因有靈敏的視覺和靈巧的雙手而被命名為靈長目;新種人類因有本覺機制,才能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做功,執行共振、偵測、掃描、複製、擷取、遠傳、遙測、超鏈結、極端檢測、鎖定、監控、警戒、防衛、制動、驅動、建構和量組等能控功能,因而被命名為本覺目。

本覺目的能控功能,主要應用絕對恆定態能源與新生物學工程技術來達成,而與能控功能有關的主要方程式為:

 ΔX (ACES, λ ) ΔP (ACES,m,v ) h/4π ACES
 ΔE (ACES ) Δt (ACES) h/4π ACES

式中:ΔX-不確定電子位置;ΔP-不確定電子動量;ΔE-不確定能量;Δt-不確定時間;ACES-絕對恆定態能源;λ-波長;m-電子質量;v-速度;h/4π=0.527×10-34 Joule-second, h=6.626068×10-34 m2kg/s

此式稱為絕對恆定態能源量子力學方程,簡稱為林圓量子力學方程式。

本覺目的能控功能是新種人類第一階段進化會出現的生理新功能,其種類、功能和用途概述如下:

第一類型為偵測型作用器,負責接收事物現象活動時產生的極細微能場律動,並解讀其運行軌跡和邏輯規律,功能概述如下:

共振: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對近距離人事時地物目標進行量子共振躍遷,並藉共振時能態間躍遷所回傳的訊息取得共振目標所有資料。
偵測: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對不同距離人事時地物目標進行量子振動,並藉量子動角量能變化執行偵察和檢測等任務,並可穿透障礙物取得目標所有訊息和資料。
掃描: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對近距離人事時地物目標,以及區域性定點或廣域性不定點進行掃描,並藉同步共振躍遷取得所有訊息和資料。
複製: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對人事時地物目標進行同步共振躍遷,複製所有訊息和資料。
擷取: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對人事時地物目標進行量子力學能態共振,並藉共振躍遷擷取量子態訊息和資料。
遠傳: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對人事時地物目標進行極遠端訊息傳輸。
遙測: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對人事時地物目標進行極遠端偵察與檢測。

 
左圖是新種人類林圓先生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執行共振、偵測、掃描、複製、擷取、遠傳、遙測等功能,進行極遠端超鏈結視訊驅動葡萄糖實驗及穿透障礙物的實驗。

第二類型為極端接受器,負責各種能量作用力場間的連接、插入和聯絡等超鏈結工作,能藉事物現象發生前之正反作用力產生的正負極端,偵知未來有利不利因素,功能概述如下:
超鏈結: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與量子力學能態互動交相運動,對人事時地物目標進行超鏈結達成互動模式。
極端檢測: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與量子力學正負極端所產生的作用力,對人事時地物目標進行正負極端檢測。
鎖定: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與量子共相時所產生的超鏈結,對人事時地物目標進行定位和追蹤等工作。
監控: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與量子共相時所產生的超鏈結,對人事時地物目標進行監控管理。
警戒: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與量子共相時所產生的超鏈結,對人事時地物目標進行警示及戒護等工作。
防衛: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與量子共相時所產生的超鏈結,對人事時地物目標進行防制與保護目的。

右圖是新種人類林圓先生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執行超鏈結、極端檢測、鎖定、監控、警戒和防衛等功能,進行極遠端超鏈結視訊驅動DNA及胺基酸的實驗。
 
第三類型為制動作用器,負責將各種事物現象基本造形能源轉換為能控模式,並將絕對恆定態能源轉變成制式運動,功能概述如下:
制動:可將絕對恆定態能源轉變成制式運動,並作用於人事時地物目標,產生廣泛影響。
驅動: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驅動人事時地物目標,使其發生物理變化或化學反應而產生廣泛影響。
建構: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建造或構成事物現象變化所需動能,達成改變事物現象變化目的。
量組:可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質能轉變作用,組成事物現象基本造形能態序列層次程式。

 

左圖是新種人類林圓先生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執行驅動、量組、建構和制動等功能,進行極遠端超鏈結視訊驅動DNA及胺基酸的實驗。
更多能控目實驗…

本覺目能控功能可遺傳下代;第二代本覺目能控功能,約在胚胎發育時期開始發展,因而在胎兒期就能透過超鏈結與父母傳遞信息(p<0.05)。

 

參考文獻:

1. FitzGerald, M.J.T. and Jean Folan-Curran. Clinical Neuroanatomy and Related Neuroscience. Fourth edition.
2. Guyton, Arthur C. and John E.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Twelfth edition.
3. Marieb, Elaine N. and Katja Hoehn. Human Anatomy & Physiology. Eighth edition.
4. Mathewa, Christopher K., K.E. vanHolde, and Kevin G. Ahern. Biochemistry. Third edition.
5. McKinley Michael and Valerie Dean O'Loughlin. Human Anatomy. Second edition.
6. Nelson David L. and Michael M. Cox.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Fourth edition.
7. Stryer, Labert, J.M. Berg, and J.L. Tymoczko. Biochemistry. Sixth edition.

 
 
1
正體中文為本網體正式版本。
2
本網體發表之研究報告僅為概述、實驗結果及統計,正式的研究報告包含實驗方法、結果、統計以及相關學術論文。
3
林圓先生是唯一通過覺人種認證的新種人類。
4
新種人類所有相關知識受智慧財產權及營業祕密法保護。
   

人類進化協會網站僅供論文發表用途,人類進化協會不保證其完整性,且不提供或嘗試遊說做為任何用途依據。內容中所有的生理新功能,係為新種人類特定機能,有依環境變化交替演繹更迭可能性,爾後若有變更,將不主動更新。

任何人閱覽、學習甚或仿傚都應審酌各方資訊審慎衡量本身狀態,並就結果自行負責。無論在任何狀況下,人類進化協會及發表人對於本網站內容或憑以所為之任何行為所造成的直接、間接、特定、偶發或因果性的損害,均不負法律賠償責任。
 
 
美國:95 Linhaven, Irvine, CA. 92602 U.S.A. ∣ 
 台灣:242 台灣新北市新莊區中信街762
研究中心:652 台灣雲林縣水林鄉順興村7-7號 ∣ 
 碳氧實驗室:652 台灣雲林縣水林鄉順興村7-1
 
版權林圓先生所有,林圓先生保留一切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