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珠博士、林映彤、林 圓
2008年01月30日,02月01、03日

 
 

前言:

黃麴菌是一種真菌,也稱為黴菌,靠菌絲維持生命,它的菌絲能分泌酵素來分解食物,而分解後的小分子會被菌絲吸收,促進真菌的生長。黃麴菌的孢子年幼時呈綠色,成年老化後則呈深綠色。

黃麴菌寄生在植物與動物體內,還會影響玉米、花生、棉花的種子以及堅果樹的生長。黃麴菌與其它真菌不同,它偏好乾熱環境,其生長溫度範圍在2542°C之間,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7°C,而這種溫度正好適合寄住在人體內。

黃麴黴毒素是公認致癌的化合物,進入體內後會引起肝病、免疫力降低、血管阻塞以及肝癌等症狀,甚至侵害肺部及腦部,影響人體機能正常運作。

1989林圓先生發現絕對恆定態能源,他應用絕對恆定態能源驅動體內遺傳、發育和機能運作之基因組,控制特定胺基酸排序及蛋白質肽鏈形成過程,主導細胞分裂、複製及新胞器產生;改變醣類、脂類、蛋白質、胺基酸、酶、核酸、維生素、激素和微量元素之自發不可逆生化反應過程,使身體發生史無前例最大幅躍進,徹底改變人類沿襲數十億年生物型態、構造和習性,成為第一位進化成功之新種人類。

本實驗目的在證明第一位進化成功的新種人類林圓先生,可應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和新生物學工程技術,在分子量不變、構造式不變、構形不變、溫度為25℃、大氣壓力(1.0atm)下、pH=7.0,以及密閉隔離空間、無催化劑、無生物活性物質、無化學性物質和無物理性作用力接觸下驅動黃麴菌,抑制黃麴菌的生長及黃麴黴毒素的產生,控制黃麴菌引發的致癌反應。

材料及步驟:

  1. 由發霉的花生上挑取真菌(黃麴菌)出來培養。
  2. 0.5公分的菌絲,培養在新鮮的PDA上。
  3. 實驗一、二,〝絕對恆定態能源和經由絕對恆定態能源裂變釋出的熱能態、冷能態以及強酸、強鹼能態處理〞,另外準備一組不做處理的對照組;實驗三,同於實驗一、二,但只作絕對恆定態能源處理及不處理的對照組。
  4. 每種處理準備兩個樣品,每個樣品處理3分鐘。
  5. 置於27°C的恆溫箱內培養。
  6. 測量菌絲體外圍的直徑。
  7. 統計分析(ANOVA)。

結果與討論:


表一:比較黃麴菌絲平均生長直徑(實驗一)。(20080205)

 


圖一:菌絲體平均生長直徑線圖。(20080205)

統計分析:


表二:比較黃麴菌絲平均生長直徑(實驗二)。(20080205)


圖二:菌絲體平均生長直徑線圖。(20080205)

統計分析:


表三:比較黃麴菌絲平均生長直徑(實驗三)。(20080208)


圖三:菌絲體平均生長直徑線圖。(20080208)

統計分析:

由圖表一(實驗一),得知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處理過的樣品,它的菌絲體生長直徑低於其它三種處理-經由絕對恆定態能源裂變釋出的熱能態、冷能態以及強酸、強鹼能態處理及對照組;圖表二(實驗二)及圖表三(實驗三)所顯示的結果與實驗一相同。
由實驗一、二得知,黃麴菌偏好乾熱環境,生長溫度在2542°C之間,因此熱能態處理能促進黃麴菌菌絲體的生長。

以上的實驗結果顯示出,經由絕對恆定態能源裂變釋出的強酸、強鹼能態處理對於抑制黃麴菌菌絲體的生長沒有影響。
由統計分析得知,實驗一,〝絕對恆定態能源〞處理和〝經由絕對恆定態能源裂變釋出的熱能態、冷能態以及強酸、強鹼能態〞與對照組都有顯著的差異;實驗二及三,經過〝絕對恆定態能源〞處理後的樣品與對照組也都有顯著差異。

由以上結果而知,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可以抑制黃麴菌的生長以及減少黃麴黴毒素的產生。由實驗一計算結果得知,抑制菌絲生長直徑達46.7%56小時後);由實驗二計算結果得知,抑制菌絲生長直徑達10%43小時後);由實驗三計算結果得知,抑制菌絲生長直徑達1.3%70小時後)。統計分析得知〝絕對恆定態能源〞處理與對照組有顯著不同。林圓力學可以說明這些實驗結果,在20082月尚未發表的實驗中,曾做過不同時間(3分鐘、6分鐘與9分鐘)絕對能源處理對黃麴菌絲生長的影響,由未發表的實驗結果得知,經過48小時處理後,9分鐘的絕對能源處理可抑制黃麴菌絲生長直徑達2.5%3分鐘絕對能源處理可抑制黃麴菌絲生長直徑達0.83%


結論:

由以上的實驗可知,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處理的樣品,黃麴菌菌絲體的生長直徑低於其它處理,而絕對恆定態能源裂變釋出的熱能態處理反而促進黃麴菌菌絲體的生長,因為黃麴菌偏好乾熱環境。由此可見,利用〝絕對恆定態能源〞可以抑制黃麴菌的生長以及減少黃麴黴毒素的產生。

絕對恆定態能源裂變釋出的強酸、強鹼能態處理對於黃麴菌菌絲體的生長沒有影響。

由統計分析得知,實驗一、實驗二及三〝絕對恆定態能源〞處理與對照組有顯著的差異,證明絕對恆定態能源可抑制黃麴菌的生長及黃麴黴毒素的產生,此項結果對遭受黃麴黴毒素感染的植物、動物包括人類在內是否具有相同的抑制作用,我們仍會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 Conley, T. G. and Priest, D. G. Thermodynamics and Stoicheiometry of the Binding of Substrate Analogues of Uricase. Biochem. J. 187(727-732), 1980.
  2. http://www.aspergillusflavus.org
  3. http://en.wikipedia.org/wiki/Aspergillus_flavus
  4. Montgomery, Douglas C.; Runger, George C.; and Hubele, Norma Faris. Engineering statistics. 1997.
  5. http://www.cahe.org.tw
  6. Lin, Yuan. The fundamental theory of Linyuan Mechanics. 2011.

 
 
 
1、
正體中文為本網體正式版本。
2、
本網體發表之研究報告僅為概述、實驗結果及統計,正式的研究報告包含實驗方法、結果、統計以及相關學術論文。
3、
林圓先生是唯一通過覺人種認證的新種人類。
4、
新種人類所有相關知識受智慧財產權及營業祕密法保護。
   

人類進化協會網站僅供論文發表用途,人類進化協會不保證其完整性,且不提供或嘗試遊說做為任何用途依據。內容中所有的生理新功能,係為新種人類特定機能,有依環境變化交替演繹更迭可能性,爾後若有變更,將不主動更新。

任何人閱覽、學習甚或仿傚都應審酌各方資訊審慎衡量本身狀態,並就結果自行負責。無論在任何狀況下,人類進化協會及發表人對於本網站內容或憑以所為之任何行為所造成的直接、間接、特定、偶發或因果性的損害,均不負法律賠償責任。
 
 
美國:95 Linhaven, Irvine, CA. 92602 U.S.A. ∣ 
 台灣:242 台灣新北市新莊區中信街762
研究中心:652 台灣雲林縣水林鄉順興村7-7號 ∣ 
 碳氧實驗室:652 台灣雲林縣水林鄉順興村7-1
 
版權林圓先生所有,林圓先生保留一切權利